top of page

「都柏林準則」列舉了為工業遺產保育而設的實用準則,即存檔、保護、維護和保育以及傳意和教育。在本港應用「都柏林準則」需要考慮到現行的組織體制。以上述討論作為前提,我們可預見在本港實施「都柏林準則」將面臨以下的挑戰。

存檔

香港歷史建築的記錄系統是以單棟建築物為記錄單位,無法完整涵蓋一般工業遺產的規模和空間屬性,例如馬鞍山鐵礦場及其聚落。《古物及古蹟條例》之中,並無具體條款列明各種歷史建築的記錄過程或評估準則。

保護

在1976年頒布的《古物及古蹟條例》僅能以單一途徑為遺產提供保護,即宣佈該建築物為古蹟。非法定古蹟的工業遺產其形式不盡相同,政府可能需要訂立更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工具,以解決保育工作者在面對這些遺產時所遭遇的困難。已評級的歷史建築並未得到法定保護,政府對私人業主名下的歷史建築亦幾乎沒有控制權。此外,越來越多遺產以建築群的形態呈現,因此以單棟建築物作為單位來進行保育幾乎沒有意義。

維護和活化

政府對於實施以場域為主的保育方式並不積極,因此當前的政策對馬鞍山鐵礦場的遺產保育工作來說並非特別適宜。也許,政府應該授予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更多權限,以開展以場域為主的保育工作。財政可持續性是遺產保育工作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尤其是在維護硬件設施和保育整體地景兩方面。政府推出的資助計劃主要是提供一次性的補助基金,以資助保育項目初期的營運費用 (例如﹕為保育項目提供預設上限的金額資助,最多為期兩年),並要求社會企業在經歷初始階段後,必須能夠自負盈虧。坊間尚有其他與保育相關的資助計劃,但各有利弊,例如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的資助申請,主要資助研究項目;另一方面,賽馬會則拒絕資助位於短期租約土地上的歷史建築。本港奉行低稅制度,在利用經濟工具 (如﹕稅收優惠) 鼓勵一般團體以社會目的為前提進行保育方面,並非特別有效。 儘管非政府組織在保育方面作出各種嘗試,但各組織之間缺乏交流。民間社會組織逐漸在社會上湧現,並就各種保育議題進行遊說,亦有人組成新興的非政府組織承擔部 143 分保育遺址的管理責任。然而,這些保育工作之間並未互相協調及有效地組織起來,以形成廣泛的影響力。

傳意和教育

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歷史建築的無形價值,尤其是在年輕一輩之中,他們認為「對社會而言,有些地方的價值並不限於其實體結構」。 然而,本港缺乏官方的遺產論述來教育和傳達歷史遺產的無形價值。根據本研究的受訪者所述,一般公眾可能不太了解工業遺產此一概念。

優勢

  1. 雖然鐵礦場的整體結構有所改變,但原貌仍維持一定程度的完整度
     

  2. 鐵礦場建築的完整性可容許進行建築活化及開放部分採礦坑道
     

  3. 礦場及周邊地景承載著豐富的社區資產及集體回憶
     

  4. 礦場的歷史與本港、區域及世界史有清晰的連結
     

  5. 本地的保育倡議團體積極推廣鐵礦場的價值

機遇

  1. 鄰近的馬鞍山郊野公園及馬鞍山公園為展示鐵礦場歷史提供了可利用的場地
     

  2. 馬鞍山附近具有發展潛力,或可促成私人企業與公眾人士合作的機會
     

  3. 本地團體可與其他非政府機構合作進行保育活動
     

  4. 部分公眾人士對鐵礦場及其地景產生興趣
     

  5. 擴增實境 (AR)、虛擬實境 (VR) 等技術的發展有利於傳達遺址的重要性和價值
     

  6. 數碼時代提供了多種公眾參與的管道
     

  7. 本地保育和文創政策正在逐步發展

弱項

  1. 保育地區的易達性有待改善
     

  2. 環境承載力有限,例如受到自然災害如山體滑坡等威脅
     

  3. 缺乏資源進行保育,例如財政、技術及人力方面
     

  4. 現存的社區成員可能未充分了解馬鞍山鐵礦場的歷史價值

威脅

  1. 香港微氣候加速遺址構築物的老化
     

  2. 部分公眾在保育地區的自覺性有待提高,例如礦場遺址附近不時有人打野戰,遺下塑膠子彈無人清理
     

  3. 現時保育政策保守,未能提供適切的政策、資金和技術資源去保育香港的工業遺產

馬鞍山鐵礦場的強弱危機分析

透過優劣機危分析、在線調查和在線研討會的結論,

我們建議以多維度「點、線、面」方式保育馬鞍山鐵礦場工業遺產。

bottom of page